余湘红: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袁硕士
2021-06-29
来源:临湘市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


临湘市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的治理是最普惠临湘人民的民生福祉。余湘红就是这个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忠实践行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余湘红,1976年4月出生,1994年在岳阳市水电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招工到临湘市水电设备修制厂当机修工人,1999年因企业改制下岗。2012年12月通过下岗工人再就业,招工到临湘市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场水处理操作班工作。到新岗位工作不久,为了提高临湘市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单位特地将他送到长沙进行了系统性学习和培养。

(余湘红查阅相关水处理资料)

垃圾渗滤液处理和城市污水相比,垃圾渗滤液的浓度高得多,极易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渗滤液处理难度非常大。

在操作间工作,相对来说是非常清闲的,主要就是多检查预处理池,多看看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然而,为了熟悉工艺流程和掌握各环节技术,余湘红每天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在闲暇的时候就翻书看,主要就是研究污水处理。为了巩固学习,有一次在办公室打印了渗滤液处理1000道题,反反复复做题目。同事们看他如此认真,开玩笑说:“你已经是渗滤液处理的半个专家啦!”起初,余湘红还有点成就感,认为自己已经是单位最懂渗滤液处理技术的人,一件事重复做一千次,自然就是“高手”。然而,在科学面前,容不得半点马虎。

(余湘红向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永军汇报水处理情况)

2019年前,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采用的是生物处理工艺,渗滤液通过预处理后,通过管道输入市污水处理中心处理后排放。这种处理工艺当时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时,全省唯一一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有多种优势。但因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量增加,渗滤液成分越来越复杂,预处理后容易对下游市污水净化中心的水处理产生影响。虽未造成外环境影响,但为了严守水资源红线,市污水净化中心对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预处理未达标的水不再接收。这么一来,也给余湘红敲响了警钟,他长时间沉默寡言,天天在琢磨,查资料,翻书籍,找专家,寻求提高渗滤液处理能力的办法,全身心投入解决问题中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9年以前,临湘市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采用的是生物预处理后,输入污水净化中心进行进一步处理。但渗滤液处理水质只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GB8978-1996)三级标准。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必须改造渗滤液处理系统。经向市政府报告同意实施改造。

(右二为余湘红,陪同各级领导查看预处理池)

任务来了,可谁来做?临湘市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永军思来想去,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通过集体研究,大家一致同意由操作班班长余湘红负责渗滤液处理系统提质改造项目建设,具体负责水处理,协助场长工作。余湘红虽然是单位最熟悉渗滤液处理的人,可他是半路出家,对很多事还是一知半解。集体研究决定后,李永军对余湘红说:“凡事都有第一次,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你保证按要求来,按程序来,按技术来,高标准建设,严要求落实,快进度完成就行。”

接到命令,余湘红便马不停蹄,落实立项、环评、可研、招标等工作。2019年的夏天,余湘红晒得漆黑漆黑。因为很多事都是第一次接触,各种技术资料、参数及工作办理程序都还不清楚。他只好向各方面专家请教,向熟悉的同事问门路。有一次,他急着出去办件事,把资料丢在单位办公室了,他急得跑了几个单位寻找,没找到,快到下班时,办公室工作人员问他什么时候回单位,资料放那了,这这才知道资料掉在单位了。他常对人说:“我有两怕。”别人问:“哪两怕?怕做不好,怕领导批评?”他说:“不是的,事可以边学边做,领导批评很正常。主要怕看别人脸色,怕丢资料。在外面办事,资料没做好,不细心,别人脸色就不好。做得要死,资料丢了,全部返工事小,找领导再签一次字就不好了。”

(新设备安装后,余湘红指导操作人员)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2019年12月31日前必须建设完工,然而前期工作,余湘红花了3个多月,留给建设的时间只有2个月了。单位急,他更急。渗滤液处理系统提质改造项目不是普通工程,每多花一天时间,环保风险就越大。在提质改造期间,余湘红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他天天盯工地,跑单位,每个细节都过问,对可研,对进度,对工艺标准,同时还检查工地安全,每天开工和收班都注意建筑工人状态、行为及工地卫生,每天将建设进度及时上报,吃住在垃圾填埋场工地,每天休息仅4、5小时。到12月份装机时,天上下着雪,北风在山谷里呼啸,冻红了余湘红的手,他坚持不下工地现场,与建设方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一起如期完成安装调试。有工地民工问他:“你这么拼命,一个月工资应该不少吧?”他告诉民工:“两千多一个月的工资。”民工不相信的笑道:“我搬砖都几百一天,你才这点,不可能吧?”然而,有多少人知道,余湘红只有等到设备安装好后,才能好好的睡上一个安稳觉。余湘红所做的不是一件为了工资而劳动的事,他是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为临湘人民造福。

(余湘红在检查各项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渗滤液处理系统提质改造后,渗滤液处理工艺是“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后的渗滤液可以达到直排标准。然而,水处理运营又成了一个难题,工艺越复杂,要注意的环节越多,水质出现问题,排查过程也越来越难。为了搞好水处理,他提出每天必须对生化池、处理后的水、外环境水都进行水质检测,每次检测都与化验室工作人员在一起,及时掌握情况。

(余湘红在各取水点取水检测)

有一次,化验室化验员李四军发现生化池的水没有活性,余湘红便亲自看显微镜下的试片,没发现菌种蠕动,样水为黑色。于是自己去生化池取样,再化验,仍然是同样的结果。根据他的经验,生化池的渗滤液若成黑色,才会出现如此结果,若菌种有活性,整体水质呈黄褐色。但经验往往不是真理,他再做了一次检测后,确定生化池污泥无活性。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称菌种死亡率高,检测多次未发现活性,需要更换生化池活性污泥,培养菌种。得到上级同意后,他赶紧组织人员清理生化池,用吸污车将污水吸出,运回垃圾场填埋区,并将生化池及时清洗干净。再从外面购买活性污泥,培养菌种。

(余湘红在化验室参与水质检测)


(余湘红在化验室参与水质检测)

这样的事情不会经常发生,但每天的检测和及时处置会降低生态风险,他亲力亲为,关键是保障了渗滤液处理质量,为临湘生态文明建设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熟悉余湘红的对他说:“你为临湘做了不小的贡献呢!”余湘红谦虚的说:“我只是把我的工作尽量做好,争做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欢迎投稿湖南环卫网,记录湖南环卫人、湖南环卫事。撰写默默而感动的瞬间,点赞平凡而伟大的付出,投稿邮箱tougao@hunanhw.com,请使用word文档,注名作者、日期以及图片的注解等。谢谢!


阅读238
写评论...